【講座】優勢健康論壇,疫情後對健康產業的影響與中醫保健

新漢方智慧醫學研究發展協會共創中西醫預防科學的優勢平台

由中華民國新漢方智慧醫學研究發展協會主辦「優勢健康論壇|探索健康新世界講座」於12月28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順利閉幕,本次年會以疫情後對健康產業的影響與中醫保健為主軸,匯集國內中西醫與智慧醫學關係研究各菁英。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研究所所長 張恒鴻教授與長庚副院長 黃集仁常務理事於開幕致詞時特別感謝各界專家,更對於從各地撥冗出席的大學及研究機構的國內學者與業界人士,表達由衷的感謝。

▲新漢方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研究所所長張恒鴻教授開幕致詞

本次論壇特別邀請北醫公衛系所 韓柏檉教授,從日程養生切入分享「抗癌之路的生活調理對策」,帶大家一同從抗癌的經歷中學習養生,日復一日的習慣培養,從身心靈與情緒調整平息,不只養生命也要養生活。

▲北醫公衛系所 韓柏檉教授分享「抗癌之路的生活調理對策

接著,北市立聯合醫院 姜冠宇醫師發表演講,「疫情後對健康產業的影響」為題,一同帶領大家探索關於疫情後的健康生態,分享關於醫藥與疫情平息的最新資訊,保守估計預計到2025年,結合最前線的中藥方清冠一號對於新冠中重症的幫助實證。

▲北市立聯合醫院 姜冠宇醫師分享「疫情後對健康產業的影響

最後,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 張永勳教授分享「疫情下的中藥保健」,中醫《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當新冠肺炎疫情襲虐全球,人們開始重視平日免疫力的提升,並關注中醫養生與中藥的防疫效果是為預防趨勢,分享人蔘皂甘、魚腥草在世界性的幫助,呼籲從自我免疫力優勢健康找回主導權。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 張永勳教授 分享「疫情下的中藥保健
▲優勢健康論壇座談交流,左起張永勳、姜冠宇、趙國鈞。

中華民國新漢方智慧醫學研究發展協會,成立大會分別以新漢方知識健康推廣組、學術及培育推廣組、公共關係組、社會公益組推廣健康理念。為推動中醫健康產業發展結合了學術界與實務界專家,以中草藥複方科學研究圍繞傳統醫藥科技化成果,並促進和深化國際交流合作,舉辦學術交流活動(民眾講座、專業學術研討會等)共同探討中醫藥智慧領導新議題與新趨勢,希冀能將研究與政策及實踐加以連結。從在數據時代的中醫藥信息化發展趨勢下,推動中醫智慧科學研究為國內外傳統醫藥與共創國際中西醫預防科學的優勢平台,並探討預防智慧醫療發展的下一步。

▲新漢方智慧醫學研究發展協會理事與監事合照。左起:曾俊儒、黃集仁、陳仕信、黃敏助、張恒鴻、王德銘、趙國鈞、陳振瑋、陸明達、方旭偉。

新漢方協會理事長 趙國鈞強調,協會成立結合中醫藥產學專家推動中醫智慧醫療,共識把中醫理念通過智慧工具成為推廣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未來聯手讓中醫走向世界,實現中醫藥復興,改善生活品質之願景。

【新知】COVID-19 接種疫苗前後注意

新冠肺炎治療沒有特效藥 與病毒「共存」靠自體免疫力

新聞來源:健康2.0 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8538

今年5月中起,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逐漸延燒,除了釐清感染源及受染者足跡,民眾與政府極力於尋找治療及預防新冠肺炎的方法,在社群媒體間各種抗疫、保健方法如雪花般不停散播著,面對各種資訊轟炸及國內緊張的疫情進展,我們可以如何調適心情及做好防疫保健呢?

《黃帝內經》有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若氣血充足、體內環境改善了,則有足夠的能量來抵禦外邪

從文獻 Pathologic features of COVID-19: A concise review,具有慢性病史者,如糖尿病、心血管問題、腎臟功能問題得到新冠肺炎死亡率是 5 倍以上。

對應自疫情爆發以來,染疫去世的患者多屬於年長者且患有慢性病史,因此除了做好居家防疫措施外,也要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固定運動,遠離慢性病的風險。

近期陸續民眾開始打疫苗,大家擔心的「副作用」實際是來自體質比較不好的較為虛弱部分,而每個人的狀態都不同。

提醒家中有慢性疾病的長輩,規律服藥控制好病情,才是最根本的預防之道。

🗣打疫苗前7日請補充   

🧪西:維生素ACD/適量蛋白質, Elderberry, Zinc

🌿中:漢方可用葛根、丹參、白芍、白芷、甘草、生薑、紅花、紅景天。促進氣血循環。中藥提升免疫力如魚腥草、薄荷、甘草、金銀花、紫蘇、桔梗。

🗣打疫苗後

🧪西:退燒止痛藥、維生素C、補充電解質

🌿中:持續注重心、腎、肺基礎提升日常保養

另外打疫苗前後要減少壓力,充足睡眠及喝水

與病毒共存不論病毒變異  提升自體代謝免疫力最為重要

各樣慢性病惡化,COVID-19 感染不僅會影響肺部,還會影響其他器官,如胃腸道、肝臟、腎臟、皮膚、心臟、血液和脾臟。

新冠肺炎也會侵犯心血管系統,造成心血管系統之併發症。例如:心律不整(約8.5%),腿部血栓(6.1%)或肺部血栓併發症(4.3%)和心臟衰竭(6.8%)。因此新冠肺炎的死亡,不一定是呼吸衰竭而死,有約1/3的病人是因為這些併發症而死。

總結:護肝、護肺增加免疫系統和循環,以及以上相關的慢性病提前控制風險更低。同時也可以定期檢視自己的情緒與壓力,若長時間處在心理壓力中,身體也會因免疫力下降而症狀一一浮現。

建議每天留時間給自己做平衡,中醫講的是致中和,除了中醫保健建立防疫生活將身體的狀態控制好,心裡也要找到自己的放鬆方式,漫長的防疫生活中也能保持身心靈健康。

【新知】中醫AI大數據 中醫把脈新科技

具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中醫,碰上新科技,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

藉由日本良導絡技術,結合中醫經絡理論西醫疾病常模比對,並運用AI人工智慧運算,將東西醫學完美整合,開創全新的健康檢測服務。

中醫醫學裡的經絡系統,認為人體有一個微妙的分佈系統負責傳送「氣」、「血」、「津液」等精微物質,它像一個巨大的網,將身體不同地方聯繫起來,透過特定的途徑及時間,經絡系統組成了一個全面且複雜的人體地圖。

在過去,中醫相較於西醫而言,沒有醫療儀器將診斷結果具體量化的表達,不免讓人懷疑起中醫的可靠性,美國衛生研究院甚至指出「沒有足夠嚴謹的科學證據證明中醫有效」,在海外更有中醫是否是偽科學的爭論。我們可以期待中醫理論結合新科技,將讓人類的生命及醫學專業推向一個新里程碑。

經絡能量檢測儀的概念是將中醫經絡理論結合 IoT 及巨量數據而打造出的儀器。配合雲端化資料庫,使用者使用過程中所有量測到的經絡數據都會即時更新上傳,透過逐漸增加的資料,資料庫將能持續累積疾病模型數量,未來便能達到根據個別使用者身體數據預測疾病,並提供個別化的健康管理方案,選擇適切的理療、作息、飲食或是中藥作為調理。

使用經絡能量檢測儀時,根據 App 的指示,在身體 24 個穴位點蒐集生理數據,資訊經過加密並透過無線藍芽上傳到雲端數據庫進行分析,藉由經絡變化來判斷身體狀況。

這項檢測方式發源於日本中古義雄博士所發現的生物電子測量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ssessment),目前已累積大量患者使用經驗,來快速進行病患資料的比對。目前在台灣屬於第二級醫療器材,能協助醫師了解病患的身體狀態。除了提供身體狀態的初步資訊外,能量檢測也能作為醫療效果的判斷指標。

中醫AI大數據,中醫把脈新科技,數據佐證醫療效果經絡檢測數據化。

由於中醫用藥或治病和西醫最大的不同在於用藥是經常變換的。主要原因就是要依據當下病人身體的狀況來開立當下需要的藥物,解決當下的問題。

身體是活的,會不斷的變化。用藥就是要讓這種變化往好的方向調整,自然要不斷的換藥。同樣的經絡調理也是要依據身體的當下狀況,調理當下最需要調理的經絡。可以透過瞭解12大經絡失衡的部分針對每個失衡、亢奮、虛弱提供選擇做調理。(如下圖所示)

12大經絡辯證

透過經絡儀測量可以解讀出許多不同的資訊

經絡儀檢測是人人都能學會的檢測方法

「經絡能量檢測儀」,數據化呈現十二經絡能量、體能狀態及自律神經狀態。包含腦傷、癌症、失智症、失眠、焦慮……等病症或狀態,都能明顯透過能量檢測儀進行觀測。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可以分為三種狀態,分別是健康、生病及界於兩者之間的亞健康。

亞健康並沒有確切定義,但是在亞健康的狀態裡,任何症狀都可能是未來疾病的前兆。隨著近年預防醫學概念興起,大眾逐漸重視定期身體檢測,提到預防最常聽到的便是中醫的經絡診斷。

如何揪出問題根源呢?

經絡儀提供中醫傳統望聞問切之外,一個客觀的診斷工具,藉由精確的數值化檢測取樣,與簡潔易懂的圖文分析系統,使用者使用完之後會輸出一份報告,報告分析包括能量趨勢、經絡平衡圖、輸出報告等及相對應的建議處置等檢驗結果,即可清楚了解病患全身機能與經絡氣血的變化「新漢方科技」,全面導入科學應證整合,使用者可以透過手機、平板或電腦裝置輕鬆瀏覽,作為健康參考判斷。


經絡理論X疾病常模比對
再透過AI人工智慧運算,得到專屬每個人的評量表

從這個經絡檢測應用的實例,可以明白經絡檢測的目的在檢測當下經絡的平衡狀態。如果出現經絡失衡,透過檢測的結果,可以從中找出造成失衡的主要臟腑。隨後即能依據檢測結果,安排適當的調理方案,協助身體排除問題。進而達到經絡平衡的目標。

從12經絡失衡到五行調理的學習可前往 SIMA ACADEMY 中西醫漢方學院,針對“對中藥漢方五行感興趣但在說明似乎有困難”和“我想學習中醫藥與各樣病症但不能花時間”的人。對應五行狀態同時提供給「精準個人化漢方調理」整合建議。

現在新漢方智慧AI數據結合良導絡科技很進步,

能透過數字化健康管理並逐月追蹤,了解目前身體健康狀況,

進而尋求改善方法讓自己更健康。早期發現,即能早期治療調理。
媒體報導經絡檢測使用示範

【新漢方智慧醫學研究發展協會】宗旨:

以實現中醫「上醫治未病」之養身觀,融合中西方醫學,通過天然草本科學數據驗證,與兩岸四地產官學合作,建立數據化資料庫及辨證醫學,讓中醫走向世界,增進人類健康福祉為宗旨。

1.推動中醫智慧科學研究,將中醫現代科學數位化作為宗旨目標。

2.以漢方推廣暨諮詢平台教育市場,將中西醫整合之保健觀念導入居家生活。

3.舉辦學術交流活動(民眾講座、專業學術研討會等),舉辦公益性質活動以回饋社會。

4.建立中醫經絡大數據庫與應用配套保健解決方案,促進健康醫療互利互惠生態圈。

【新漢方觀點】「隱形缺氧」是如何發生的? 基礎調養是關鍵

「新冠」輕症也恐「心臟缺氧」新冠疫情加溫,有些確診輕症患者在家猝死,血氧濃度下降是最致命的問題。

何謂隱形缺氧呢?

在這段疫情嚴峻的期間裡不時傳出猝死後才發現是確診的案例,其實都是因為「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或「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為甚麼會被外國媒體稱作這夢幻的名稱,原因在於患者本身通常是不會有任何不適,包括與人正常交談,反應、活動也與一般人並無任何不同,但危險的點在於根據病情進展不一,有些人是逐步漸進,出現微喘的症狀出現還可警覺,但有些人卻是突然的惡化便休克猝死。尤其心臟的供血循環,卻受到嚴重的影響,加上年紀稍長及有潛在的慢性疾病,可能病情惡化。

正常的人體血氧濃度應高於93%以上,數值以下時就屬缺氧狀態,而低於90%就必須緊急就醫檢查治療,低於80%會損害器官功能,而因新冠病毒感染的緣故,快樂缺氧的患者即使血氧濃度低於80%的重度缺氧狀態,也不會感到呼吸困難。

一般人如果缺氧到某程度,多少會有胸悶、呼吸困難的症狀。他們身體的反應是加快及加深呼吸,以抵銷缺氧帶來的不適。但是無症狀或輕症新冠感染者,因有COVID-19病毒而引起肺炎或可能肺血栓,肺中產生的血栓也會讓缺氧問題更加重惡化,這些都是新冠肺炎造成低血氧的可能因素。

如何知道自己的血氧狀態?

測量呼吸數

放鬆,並計時一分鐘內自己的呼吸頻率,沒運動的情況下一般人平均呼吸在12–18次,一旦超過25次以上,就代表有異常,供給身體的氧氣不足了也建議儘速就醫。

根據日本在宅醫療聯合學會推出的<在居家醫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對應Q&A第三版>表示,在家療養的輕症/無症狀患者,除了需要有看護人員常常電話訪問外,為了避免快樂缺氧的狀況,也必須進行呼吸數測量。

使用血氧機/血氧儀測量

使用血氧偵測機(pulse oximeter)的患者,在其主訴呼吸急促未明顯之前,早在幾天前,就會發現血氧飽和度下降,而能提早就轉入醫院治療。

COVID-19 檢測結果呈陽性,或正在等待檢測結果的時候,指尖血氧偵測機(pulse oximeter),就是監測血液含氧量,方便快捷方式的工具。

根據國外經驗,血氧機是的輔助偵測選擇。僅為情境配圖

血氧濃度的危險指標:

1. 血氧濃度<90%:預示患者重症可能正在進行中,得立即就醫。

2. 血氧濃度91%至94%:預示患者可能COVID-19 進展中,也許馬上透過電話或視訊進行評估。

3. 血氧濃度95%至100%:正常。不要擔心!

注意事項:一般民眾都是「不需血氧偵測機(pulse oximeter)」,只有高危險族群才會比較需要或你的醫師認為需要才使用。

中西醫觀點看心肺循環與缺氧

除了解血氧狀態外,我們來聊聊為何會造成缺氧?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者的肺部切面出現灰稠液體,這些黏稠的液體,西醫觀點看的是附著在細胞膜表面的受體蛋白「ACE2」上入侵細胞,而肺臟和肺泡上有非常多的ACE2;一旦COVID-19病毒侵犯細胞達到一定數量,人體免疫反應和病毒之間的大戰,就會造成許多肺泡破壞。

中醫觀點叫做「痰濕」,其實就是這些免疫戰爭發炎的產物,氣管腔內見白色泡沫狀黏液,右肺支氣管腔內見膠凍狀黏液附著。這可能會阻礙氧氣從肺泡進入血液的通道,正是這些黏稠的液體堵塞了肺泡,堵塞了氣道,堵塞了肺間質,堵塞了支氣管,讓肺臟逐漸喪失換氣功能,讓病人處於缺氧狀態,最後出現呼吸衰竭缺氧而死亡。

為什麼臨床案例中有即便有呼吸機加壓力及高濃度氧氣的支持,他們還是無法吸進氧氣?因為那些黏稠的液體堵住了氧氣的通路,氧氣無法進入血液裡,最後他們活活被這些黏稠的液體憋死了。

在給予患者氧氣之前,必須先用中藥處理掉這些痰濕,中藥的觀點有清熱排膿,如魚腥草、桔梗、紫蘇(前篇提到 【新知】台灣「清冠一號」抗疫中藥)不然,氧氣及呼吸機的壓力會將黏液推到肺部的更深處,從而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缺氧狀態。中醫觀念是認為只要把這些氣道打開,把痰化掉,把濕氣去掉,讓肺泡乾乾淨淨,讓支氣管暢通無阻,患者的肺臟呼吸換氣功能才會恢復。

正常人肺部因為感染,肺部對抗病毒造成大量黏液,身體的免疫系統和循環系統本應該將這些黏液和因和病毒打仗剩下來的毒素帶走,是否能康復關鍵在於身體循環帶走黏液和毒素的速度,是否大於黏液和病毒產生的速度如果循環和帶走黏液毒素的速度大於產生速度,病人的病症就會越來越輕,反之則越來越重。

中藥調理從 心、腎、肺基礎提升為日常保養

心血管、腎臟、肺部問題都屬於基礎性疾病,為何這次新冠病毒會造成基礎性疾病容易造成死亡?因為基礎疾病的人,他們的臟器機能和身體機能比平常人差,身體循環帶走黏液毒素的速度慢於黏液毒素生產的速度,也因此肺部容易產生窒息而死。

中醫的觀點「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從日常養好身體基礎體力

如果病人基礎體力很好,心臟夠強、血管彈性好,可以用多做幾次呼吸急促代償,可以多吸一點氧分子,二氧化碳也可以較快從血液進入肺臟、排出體外,因此較不受影響,自然能避免肺炎誘發的症狀轉重,以下都是對心血管與血氧有幫助中草藥:

  1. 紅景天:抗缺氧方面,紅景天可顯著提高人體對缺氧的耐力,改善缺氧機體骨骼肌能量代謝,促進機體有代謝,使血液、心肌、腦乳酸含量下降,改善心、腦、肺等重要臟器組織的有代謝,促進機體對缺氧環境的適應和延緩疲勞的發生與發展。
  2. 丹參:丹參具有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度及調節內外凝血系統的功能,是一種安全又可靠的治療心臟血管疾病的天然中藥。
  3. 紅花:紅花水提取物及紅花水溶性混合物,紅花黃色素有增加冠脈血流量及心肌營養性血流量的作用。
  4. 川芎:含川芎嗪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縮,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狀況及腸系膜微循環,並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腦及肢體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現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腦血栓。
  5. 夏枯草:水浸出液及乙醇浸出液均可明顯降低實驗動物血壓,莖、葉、穗及全草均有降壓作用,但穗的作用較明顯。
  6. 白首烏:白首烏總甙及原生藥粉均能顯著降低血清總膽固醇。滋補肝腎,強壯身體,養血補血。

新冠與心血管缺氧在多數文獻研究,中藥複方成分中血氧維持的部分的指標可以看總類黃酮與總多酚作為依據

總多酚具有抗氧化特性,減少過氧化物對於內皮細胞的氧化性損傷,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健康維持。心血管保護作用機制主要全面抑制自由基抑制作用,抑制脂肪生成,低炎症因子,合成活性,強信號通路如AMPK還原因子-kB等。另外,總多酚對於身體的保健來說可以降低血糖、血脂、抗氧化、抗發炎、降膽固醇以及降血壓等作用。

從日常血氧養好體力,能延長寶貴生命時間速就醫,在此波疫情中,根據期刊報導無症狀比例於17%–81%範圍之間,無論最低值或最高值,都代表在不知不覺中病毒就在我們周邊而我們卻不知覺,因此降低人與人的接觸,確實的注意衛生消毒,才是可有效的降低傳染力的上上策,防疫的路漫長,感謝。

所有為防疫上盡一份心的所有人,也給自己一個鼓勵

讓你我大家疫同守護家園。

【新知】台灣「清冠一號」抗疫中藥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已經超過一年,對抗新冠肺炎的疫苗也相繼問世。但病毒變種的速度極快傳染力高,流感化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了。台灣疫情進入爆發期,在疫苗施打率未普及無法達到全體免疫前,該如何保護自己與家人成為了每個人都關心的議題。

就中醫的觀點來說,COVID-19新冠肺炎屬『溫病』。

何謂溫病?

既傳染力極高、發病快。以發熱為主症,熱象偏重、易化燥傷陰為主要特點的急性外感熱病的總稱,中醫在治療上則會採取清熱解毒以及增加本氣(既抵抗力)的方式為首要。中醫對疫病的概念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中醫的清熱就是降低發炎,解毒就是把身體裡的毒素透過肝、肺、腎排掉。

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和臨床中醫師共同研發中藥複方「清冠一號」(NRICM101)便是以清熱解毒、增加本氣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則,成功的經三軍總醫院、長庚紀念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與彰化基督教醫院臨床證實具有療效。

實驗證實複方中成分能與新冠病毒之棘蛋白結合,阻斷病毒感染,並抑制「細胞激素風暴」出現。中藥複方會和棘蛋白結合,在第一線阻斷病毒感染、抑制病毒複製。

研究團隊在期刊《生物醫學與藥物治療》(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上發表的論文,清楚記載清冠一號所需的魚腥草、板藍根、薄荷、甘草等10種藥材。

其藥方中魚腥草、薄荷、甘草皆是清熱排膿的中藥材。

板藍根、魚腥草: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的過程!包含病毒「自我複製」跟「病毒與細胞結合」。據觀察該提取物表現出針對SARS-CoV的幾種抗病毒機制,例如抑制病毒3CL蛋白酶和阻斷病毒RNA依賴性 RNA聚合酶活性。

甘草:可以抑制病毒細胞複製能力。學者發現甘草素能夠抑制SARS冠狀病毒的複製。

薄荷:薄荷所含之薄荷醇具有對抗細菌、抗病毒之特性。可減緩細菌引發之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並可能作為預防措施。

另外桔梗也是一個常用的中藥:桔梗中分離得到5種黃酮化合物,如黃杉素、槲皮素(quercetin),可有效提升抵抗力。

由於清冠一號屬於中醫師處方,需要經過中醫師診斷後方可調劑給藥,如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公告,因此呼籲民眾千萬不要至坊間的藥房或網路取藥。對於新冠病毒分級治療建議處方裡的「輕症方」,使用對象是確診者在一般住院隔離(含無症狀帶原與初發作症狀者)。這個藥方比較適合有點症狀就開始用藥,不大適合當成平常保養—》有點症狀就是有點低熱/咽喉不適/有點腸胃狀況,建議找醫生看過體質後斟酌配藥。

但是,可以至住家附近的藥局詢問專業藥師,請藥師推薦以魚腥草、薄荷、甘草、桔梗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亦是一個方便的居家保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