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治療沒有特效藥 與病毒「共存」靠自體免疫力

新聞來源:健康2.0 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8538
今年5月中起,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逐漸延燒,除了釐清感染源及受染者足跡,民眾與政府極力於尋找治療及預防新冠肺炎的方法,在社群媒體間各種抗疫、保健方法如雪花般不停散播著,面對各種資訊轟炸及國內緊張的疫情進展,我們可以如何調適心情及做好防疫保健呢?
《黃帝內經》有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若氣血充足、體內環境改善了,則有足夠的能量來抵禦外邪
從文獻 Pathologic features of COVID-19: A concise review,具有慢性病史者,如糖尿病、心血管問題、腎臟功能問題得到新冠肺炎死亡率是 5 倍以上。
對應自疫情爆發以來,染疫去世的患者多屬於年長者且患有慢性病史,因此除了做好居家防疫措施外,也要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固定運動,遠離慢性病的風險。
近期陸續民眾開始打疫苗,大家擔心的「副作用」實際是來自體質比較不好的較為虛弱部分,而每個人的狀態都不同。
提醒家中有慢性疾病的長輩,規律服藥控制好病情,才是最根本的預防之道。

🗣打疫苗前7日請補充
🧪西:維生素ACD/適量蛋白質, Elderberry, Zinc
🌿中:漢方可用葛根、丹參、白芍、白芷、甘草、生薑、紅花、紅景天。促進氣血循環。中藥提升免疫力如魚腥草、薄荷、甘草、金銀花、紫蘇、桔梗。
🗣打疫苗後
🧪西:退燒止痛藥、維生素C、補充電解質
🌿中:持續注重心、腎、肺基礎提升日常保養
另外打疫苗前後要減少壓力,充足睡眠及喝水
與病毒共存不論病毒變異 提升自體代謝免疫力最為重要
各樣慢性病惡化,COVID-19 感染不僅會影響肺部,還會影響其他器官,如胃腸道、肝臟、腎臟、皮膚、心臟、血液和脾臟。
新冠肺炎也會侵犯心血管系統,造成心血管系統之併發症。例如:心律不整(約8.5%),腿部血栓(6.1%)或肺部血栓併發症(4.3%)和心臟衰竭(6.8%)。因此新冠肺炎的死亡,不一定是呼吸衰竭而死,有約1/3的病人是因為這些併發症而死。

總結:護肝、護肺增加免疫系統和循環,以及以上相關的慢性病提前控制風險更低。同時也可以定期檢視自己的情緒與壓力,若長時間處在心理壓力中,身體也會因免疫力下降而症狀一一浮現。
建議每天留時間給自己做平衡,中醫講的是致中和,除了中醫保健建立防疫生活將身體的狀態控制好,心裡也要找到自己的放鬆方式,漫長的防疫生活中也能保持身心靈健康。